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外媒借港反華 暴動被消失

2020-07-20
去年8月,激進示威者在香港荃灣與警方發生衝突,然後記者的鏡頭只對準警察、而非暴徒。

去年8月,激進示威者在香港荃灣與警方發生衝突,然後記者的鏡頭只對準警察、而非暴徒。

【文匯網訊】西方傳媒在過去一年多,多次以帶有偏見的角度報道本港問題。美國田納西州羅德學院國際關係榮休兼特聘教授科珀指出,西方傳媒對香港示威的關注不尋常地高,批評西方對中國政府有敵意和偏見,甚至以香港示威為反華的藉口,質疑它們懼怕中國崛起,因此才以不公平和不成比例的報道攻擊中國。

科珀稱香港沒有一名示威者被警方殺死,受傷人數與其他地區的示威相比亦甚少,再考慮到香港示威的激烈程度以及香港人口,西方傳媒對香港示威的興趣可謂「強得過分」。

報道量多廿倍 屢成封面故事

全球多地去年均曾發生嚴重示威,例如阿爾及利亞多達300萬人上街,伊朗和伊拉克的示威死亡者更以百計,人口逾13億的印度去年底亦有示威。然而這些示威在西方傳媒的篇幅,均遠較香港示威少,傳媒監察組織的數字顯示,《紐約時報》和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對香港示威的報道次數,較智利、海地和厄瓜多爾爾多20倍。

類似情況在雜誌亦有出現,例如《紐約客》雜誌曾以封面形容香港出現「大規模暴力」(mass violence),《經濟學人》去年11月底亦以「香港反抗」(Hong Kong in revolt)為題作封面故事,同期的伊朗示威則僅在第43頁以小篇幅報道。

西方傳媒報道香港示威時,選材和報道手法亦受到質疑,例如今年7月1日香港島發生示威後,不少西方傳媒只片面地報道警方驅散示威時發生的事件,卻未有報道警方已多次警告非法集會人士,以至有人破壞商店和堵塞道路等。

單方向取材 鮮有訪問警員

香港的示威者在西方傳媒的報道下,亦往往獲「支持民主人士」等正面描述,即使香港示威者同樣有縱火等行為,《紐約時報》等卻甚少使用「縱火」(arson)一詞,而去年11月理大事件期間,有警員遭示威者的箭射中,《紐時》亦只強調是「反抗」(activists resisted)。相反在厄瓜多爾爾、智利等地的示威,這些西方傳媒卻會報道示威者一方的暴力,也會使用「暴動」(riot)字眼形容示威。

相反,香港執法部門和解放軍駐港部隊的行動,往往遭西方傳媒誇大,例如去年11月有解放軍駐港部隊自發在九龍塘清除軍營附近的路障,被西方傳媒渲染成「中央政府準備鎮壓示威」;西方傳媒在過去一年多,亦鮮有訪問執法的警員,卻經常從示威者一方取材。

合理化歧視 中國成假想敵

科珀批評西方傳媒對中國存有敵意,以為中國打算破壞以美國為首的世界秩序,以及開放市場、民主自由等價值觀,但這些世界秩序之所以受動搖,其實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脫不了關係,例如特朗普曾表明不信任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均與傳統國際秩序不符。

科珀又指,西方傳媒只想抹黑中國,合理化歐美對華的歧視行為,包括在大專院校為中國留學生訂立較嚴苛的收生條件。科珀強調中國並非像西方一樣,以武力建立國際秩序,而是採用和平方式,中國過去40年亦沒捲入任何戰爭,相反美國卻不斷發動戰爭,西方傳媒對香港示威報道的偏頗,只顯示它們對中國崛起的恐懼。

責任編輯:一粟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