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譚鐵牛展望生物啟發模式識別方向

2017-05-08

【文匯網訊】 (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腦科學與人工智能」科學與技術前沿論壇8日在北京中國科學院學術會堂召開。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和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中科院院士譚鐵牛共同擔任大會執行主席。譚鐵牛今次專程從香港返京,在大會作《生物啟發的模式識別》的報告,詳細介紹了國內外在該方向的具體研究工作,並就生物啟發模式識別方向的未來進行了展望。

「腦科學與人工智能」論壇舉辦譚鐵牛展望生物啟發模式識別方向。

「腦科學與人工智能」論壇舉辦譚鐵牛展望生物啟發模式識別方向。

腦科學與人工智能都是21世紀的前沿學科。近年來,隨著研究手段的豐富和研究領域的突破,腦科學與人工智能的交叉與融合成為廣泛關注的熱點。今日舉行的論壇,以腦科學與人工智能為主題,從腦科學如何支持人工智能的發展和類腦智能的態勢與發展研討兩個議題入手,對目前腦科學與人工智能的發展現狀進行了深入討論。業界認為,這將有利於進一步加強兩個學科的交叉力度和思想碰撞,更好推動腦科學與人工智能的相互融合與共同發展,為國家實施「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重大項目進一步凝練目標、凝聚共識。

論壇上,蒲慕明院士進行了《大腦可塑性與類腦智能研究》報告,回顧了神經可塑性研究的重大發現,並猜測新一代類腦神經網絡可借鑒的自然神經網絡的特性,簡述了赫伯神經集群假說(Hebb Cell Assembly Hypothesis)的演化和對人工網絡計算模型設計的貢獻。

譚鐵牛院士進行了《生物啟發的模式識別》報告,回顧了模式識別研究的發展歷史和現狀,凝練了用於模式識別的生物機制,詳細介紹了國內外在該方向的具體研究工作,並就生物啟發模式識別方向的未來進行了展望。他表示,模式識別是人類最重要的智能行為,也是智能化時代關鍵使能技術,是人工智能重要的研究內容。其中,語音識別,以科大訊飛為標誌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人臉識別是近期非常火的研究,他自己就在進行虹膜識別的研究,這不僅可以用在手機上,還可在查找丟失兒童上發揮作用。此外,還有步態識別,在看不到人臉、虹膜和指紋的時候,就能通過步態在幾十米外感知到。

據介紹,論壇由中國科學院學部主辦,由中科院信息技術科學部、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學部學術與出版工作委員會共同承辦,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雜誌社協辦。共有來自130餘家院校、研究機構、企業300餘位國內外專家、學者和研究生參與了學術交流和討論。

責任編輯:張晴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