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香港學者:中美兩國均可承受貿易摩擦

2019-01-23
資料圖:北京天安門前懸掛的中美兩國國旗。

資料圖:北京天安門前懸掛的中美兩國國旗。

【文匯網訊】據香港中通社消息,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經濟學講座教授劉遵義23日在港表示,長期位居世界第一的美國與發展非常迅速的中國之間的競爭將會長期存在。他並分析認為,中美兩國均可以承受貿易摩擦帶來的影響,希望未來雙方能夠通過商議解決問題。

「灼見名家」首屆財經峰會當日在港舉行,劉遵義就中美貿易摩擦發表演講時作出以上表述。

他認為,中國與美國之間的經濟競爭、科技競爭將會長期存在,美國長期位居第一,而中國的發展非常迅速,若要美國開始習慣未必第一需要有個過程,期間出現競爭難免。中國GDP在2018年第四季錄得6.4%的增長,而2017年同期的增長率則為6.8%。

劉遵義指出,0.4%的跌幅是在預期之中,並不需要失望。他推算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GDP增長率的影響充其量有1.1%,中國經濟完全有能力承受。

劉遵義表示,如果美國將更多中國進口產品的關稅升至25%,對於出口商影響頗大,但已有很多廠商制定對策,他們不只在內地設廠,也在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地設廠;

貿易摩擦的即時影響主要體現在金融市場,但中國股市不一定反應中國經濟實際情況,因為中國股民很多為散戶,他們的股票持有時間平均為19日。

人民幣匯率方面,劉遵義指出,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是經過貿易加權計算出來,相對穩定;若美元超強,人民幣也會跟著升但升幅不會太大,若美元走弱,人民幣也會貶值但兌美元會是相對升值。長遠來講,人民幣波動低過美金。

劉遵義指出,對於中美這樣體量的經濟體,貿易摩擦對本國整體GDP影響不大。不過他預計貿易摩擦對廣東及深圳的影響將大過對中國全國,估算最多將影響深圳GDP增長3%。不過以深圳10%的增長率,即便扣減影響仍然是快速增長。

劉遵義認為,中美貿易談判的妥協在於中國可以從美國進口多點中國自身需要的東西,包括液化天然氣以及農產品等。他指出,美國常常說對中國的貿易逆差超過3700億美元,但據他估算此數據偏大,實際逆差約為1100億美元,有望在數年內做到貿易平衡。

另外,在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劉遵義認為中國已經作出改變,中國本身有知識產權保護需求,近期在外企準入門檻領域也有放寬。

他表示,無論今次貿易摩擦結果如何,中國都應繼續擴大開放,這樣既有利中國,也有助於恢復投資者與消費者的信心。

責任編輯:林犀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