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習總收俄特別禮物:父親訪蘇照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3-29]    我要評論

隨著習近平和戈洛傑茨共同觸亮發光球,中共六大紀念館建館工程正式啟動。

習仲勳訪蘇的照片送給習近平

習近平此次訪俄的最後一項活動,也是普京建議的:會見12位俄羅斯老中青中國通漢學家。

早在此前,漢學家們就期待與習近平會面。俄中友協第一副主席嘉麗娜·庫裡科娃說,她第一次見到習近平,是3年前他出席俄羅斯「漢語年」開幕式時:「他們(習近平和普京)站在台上,我一眼就看見了他——那麼高大健壯、精力充沛,就像今天正在成長壯大的中國一樣。他是一位非常有經驗的領導人,是一個在革命家庭中成長,並將繼續領導中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人。」

這次會見俄羅斯漢學家,習近平收到了一件特別的禮物——他們搜集了習仲勳當年訪問蘇聯時的照片,整理成冊,送給習近平。

習近平說,「這是整個訪問的最後一場活動,也是我非常期待的。在座的包括老中青三代,既有德高望重的老一代中國通,又有正在成為中國通的年輕人,你們投向發展中俄關係和中俄友誼,我代表中國政府和人民向你們致以誠摯敬意。」

3月24日,習近平結束對俄羅斯的訪問,離開莫斯科前往坦桑尼亞。

訪俄之行雖已結束,但此輪中俄交流,在國際輿論中激起的漣漪並未平息。俄中國問題專家薩納科耶夫接受法新社採訪時說,「實際上,我們正在談論的是一個俄中關係的新紀元。」

(綜合《環球》雜誌前方記者吳黎明、陳贄、曹妍、劉愷報道)

資料:習近平訪俄期間精彩言論

——中俄兩國山水相連,是好鄰居、好夥伴、好朋友。親仁善鄰,國之寶也。

——要跟上時代前進步伐,就不能身體已進入二十一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停留在殖民擴張的舊時代裡,停留在冷戰思維、零和博弈老框框內。

——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我們稱之為「中國夢」,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中俄兩國的能源合作不斷深化。繼17世紀的「萬里茶道」之後,中俄油氣管道成為聯通兩國新的「世紀動脈」。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是世界的未來,也是中俄友好事業的未來。在座各位同學是俄羅斯青年一代的精英。我期待著越來越多的中俄青年接過中俄友誼的接力棒,積極投身兩國人民友好事業。

——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的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時空裡,愈來愈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證明,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曲折,歷史都總是按照自己的規律向前發展,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歷史前進的車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人民的深厚友誼是國家關係發展的力量源泉。

「習式外交」有三力

中國外交似乎特別需要一種力量,一種「坐懷不亂」的「定力」。「習式外交」就有這樣的定力。說它有定力,是指其具有高度的理論自信自覺和戰略自信自覺,能夠有效抵制和排除各類干擾誘惑,堅定地走和平發展道路。

「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

2013年1月28日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清晰劃定中國維護核心利益的底線,被外界解讀為「強勢而不強硬」地為未來中國外交定下了基調。

此時,對世界來說,習近平已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對習近平來說,世界也不是一個陌生的舞台。

2008年擔任中國國家副主席後,習近平出訪了40多個國家和地區,足跡遍及五大洲。在頻繁的出訪與外事會見中,他不斷重申中國和平發展的理念,同時其處理複雜國際事務的獨特風格也日益凸顯。

有定力,有張力,有親和力——觀察家如此解剖「習式外交」。其中流露出的自信、睿智和真情,顯於外而發於內,決非一日之功。

定力:「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自中國被視為一頭「睡獅」的那天起,就有人在對它覺醒的那一天不斷做出預言。

德國《經濟週刊》前主編斯特凡·巴龍在《中國在崛起——那又怎樣?》一文中說,沒有哪個國家比中國更吸引人,也沒有哪個國家引發的意見分歧如此之大。一些人懷疑中國想取代美國,未來甚至會統治全球,並開始構思中國治下的世界;另一些人則認為中國是一條「紙龍」,並臆斷它的經濟將崩潰。

現實中,看到中國綜合國力迅速增強,日本、越南、菲律賓等與我有領土領海權益爭端的國家顯現出戰略焦慮與危機意識,並不斷在周邊尋釁滋事,某些西方大國則趁機質疑中國對外政策的走向。而國內,也有輿論要求中國領導層對外部挑釁給予強力回應。

在這樣一種內外背景下,中國外交似乎特別需要一種力量,一種「坐懷不亂」的「定力」。

「習式外交」顯示了這樣的定力。

說它有定力,是指其具有高度的理論自信自覺和戰略自信自覺,能夠有效抵制和排除各類干擾誘惑,堅定地走和平發展道路。

中共十八大閉幕不久,習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中國和平發展的戰略抉擇符合時代發展潮流與我國根本利益,並特別強調「要加強戰略思維,增強戰略定力」。

在那次學習會上,他如此闡釋和平發展:中國要以自身和平發展促進世界和平,爭取和平國際環境發展自己,增強綜合國力,改善人民福祉,夯實和平發展道路的物質基礎和社會基礎。這被媒體解讀為對內旨在將全國人民的思想和意志統一到堅持和平發展上,對外彰顯中國黨和政府願最大限度地與外部世界圍繞和平發展凝聚共識。

對和平發展的強調,在習近平最近的外事活動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習近平的首場外事活動是會見在華工作的外國專家。在2012年12月5日的那次會見中,他說,中國走的是和平發展道路,中國的發展不是自私自利、損人利己、我贏你輸的發展,對他國、對世界不是挑戰和威脅。中國不會稱霸,決不搞擴張。

在2013年3月19日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採訪時,他再一次強調,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他說,「我們說話是算數的,實踐已經證明中國是說到做到的。我們也希望世界各國都走和平發展道路,共同致力於世界和平與發展。」

「習式外交」的這種定力,源於對中國的戰略目標瞭然於胸,意志堅定,體現著中國外交的繼承性與連續性,彰顯了中國外交的可預見性,有利於中外關係長期穩定發展。

張力:「剛柔並濟」

2012年11月21日,在十八大閉幕一周後網友張洪銘在新浪網上開了個名為「學習粉絲團」的微博。在簽名檔裡,他說:「這裡是喜歡、支持習總的家園,歡迎各位加入習粉大家庭。」

張洪銘對習近平的敬仰,即創辦「習粉大家庭」的初衷,始於2009年。

那一年的2月,習近平訪問墨西哥等拉美五國和馬爾他,引起國際輿論的極大關注。有專家認為,輿論之所以關注,是因為此訪是習近平擔任中國國家副主席以來首次訪問拉美,被視為中國外交佈局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同時,媒體也認為他是一位「在對外關係上願意展露自己個性的中國領導人」。

習近平出訪之際,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國人權報告。時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隨即在記者會上表示,絕大多數國家都積極評價中國人權政策及成就,支持中國繼續走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少數國家企圖將審議政治化,對中國進行無理指責,遭到多國駁斥。

「有些吃飽了沒事幹的外國人,對我們的事情指手畫腳。」2月11日,抵達墨西哥後,習近平在會見中國駐墨使館人員、中資機構和華僑華人代表時說:「中國一不輸出革命,二不輸出飢餓和貧困,三不去折騰你們,還有什麼好說的。」

習近平的這一談話,令外界感到錯愕。美國《紐約時報》刊文稱,這是間接批評美國,並認為自改革開放後中國領導人很少用這樣通俗直白的語言批評外國。美國戰略學界則認為,習近平會是「美國難纏的對手」。

這種通俗直白,體現了習近平外交風格中剛毅的一面——高度重視維護中國的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

這一面,美國國防部長萊昂·帕內塔可能有深切的體會。

2012年9月19日,時任國家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的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帕內塔。針對近來日本在領土領海權益爭端問題上倚美逞強,狐假虎威,向我惡意發難挑釁,習近平嚴厲批評其「變本加厲、一錯再錯」,要求日方懸崖勒馬,停止一切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錯誤言行,並提醒美方從地區和平穩定大局出發,「謹言慎行」,不要介入釣魚島主權爭議,不要做任何可能激化矛盾和令局勢更加複雜的事情。分析認為,這等於在釣魚島爭端問題上為美日劃出了紅線!

此後的2013年1月,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習近平明確指出,「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這再次被解讀為展現出他在原則問題上的堅定與硬朗。

剛毅之外,「習式外交」也充溢著靈活——巧妙智慧,風趣詼諧。

中美關係「沒有先例可循」,鄧小平說,「摸著石頭過河」,美國國務卿希拉裡·克林頓說,「逢山開道,遇水架橋」。習近平,則以「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來展示中國領導人的信心和魄力。

2012年2月13~17日訪美期間,習近平引用名人名言、古詩歌詞等妙喻中美關係不下10次。其中既有中國南宋詞人辛棄疾所作《菩薩蠻》中的名句,「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又有美國開國總統華盛頓的名言,「衡量朋友真正的標準是行動,而不是言語。」

世界各國在人權方面,「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各國情況不同,道路不同,「鞋子合不合腳,只有穿鞋的人自己才知道」。在美國,面對針對中國人權狀況的質疑,他形象、巧妙、智慧地道出中美政治社會制度都是本國人民的歷史選擇,都需要在人權領域不斷進步,同時柔和委婉地提醒告誡了美方。

親和力:「這太酷了」

訪美期間,「巧克力的故事」和習近平戴眼鏡觀看NBA比賽,或許會長久地成為中國外交史上為人津津樂道的案例。

2012年2月17日,習近平與美國副總統拜登在洛杉磯與美國的一些州長會面,在談到地方合作大有希望時,習近平突然脫稿說:「我看到夏威夷州的州長拿了一盒巧克力,剛才他也送了一盒給我,我發現去夏威夷旅遊的中國遊客回來都帶著巧克力。」

夏威夷州州長尼爾·艾伯克倫比立即拿起桌面上的一盒巧克力對習近平說,「如果你喜歡可以吃一顆。」拜登也將巧克力遞給身邊的習近平。不過,習近平正在致辭,沒有接巧克力,他說「一會兒吃一塊」。

致辭完畢,習近平拿起一塊巧克力先向大家展示了一下,然後塞進嘴裡吃起來,並將巧克力傳遞給其他州長們。大家人手一塊,吃得不亦樂乎。隨後有媒體將這場會面稱為「蜜會」。

而習近平戴上眼鏡觀看NBA比賽並接受洛杉磯湖人隊球員贈送的球衣球鞋,則被美媒與鄧小平訪美時戴牛仔帽觀看馬術競技比賽相提並論。

那是習近平2月17日結束訪美前的最後一項活動。觀賽期間,他身穿西裝,但未打領帶。每遇精彩之處,他便與身邊的洛杉磯市長維拉萊戈薩熱烈討論,還時不時開懷大笑。

當晚,洛杉磯湖人隊的鐵桿球迷加西亞指著習近平所在的包廂說,「我認識他,最近幾天全美國的媒體上都能看到他的照片,也很親切。中國領導人來現場看比賽,這太酷了!」

「酷」的體現不僅僅在美國。在愛爾蘭足球場,習近平欣然應允體驗兩項在愛家喻戶曉的活動。他揮棒擊起曲棍球,瀟灑地「一腳遠射」面前的足球,被媒體廣為稱道。

媒體說「習式外交」有親和力,指他平易近人,真誠友善,自然流暢,不端架子。

訪問老撾期間,習近平念叨著曾一起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讀過書的「老同學、老朋友」,還記得老撾革命前輩貴寧·奔捨那次子薩馬諾的外號「小胖子」。

直到今天,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的「海洋」全俄兒童中心主任馬爾佐耶夫還記得,2010年3月習近平訪俄時,曾稱讚為他唱《五星紅旗》的小女孩歌聲優美,並期望他們能永遠做中俄友誼的傳播者。他還誇獎來自俄羅斯遠東的女翻譯,並鼓勵她繼續到中國深造。

2013年3月出訪前,習近平在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採訪時說,自己「是體育愛好者,喜歡游泳、爬山等運動,年輕時喜歡足球和排球」。在回答是否對下屆世界盃有所預測時,他說,「體育競賽特別是足球比賽的魅力就在於不可預測。上屆世界盃有章魚保羅,不知道明年還有沒有可以預測未來的章魚?巴西足球隊有主場之利,我祝巴西隊好運。」

(作者系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 副院長)



上一頁123下一頁

習近平「金磚」之旅
      責任編輯:蘇萊
李小林陪同習近平訪俄非後訪日      [2013-04-01]
專家:習近平訪非回應殖民指責      [2013-04-01]
習近平出訪曾連續工作15小時      [2013-04-01]
習近平伉儷返國:累並快樂著      [2013-03-31]
專家:習總出訪未改變外交格局      [2013-03-31]
習總倡新型大國關係 各國盤算      [2013-03-31]
彭麗媛稱與習近平一見鍾情      [2013-03-31]
國際社會高度評價習近平「金磚」之旅      [2013-03-31]
習近平結束四國之行 30日回國      [2013-03-30]
習近平年輕時看國足曾憤怒離場      [201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