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中科院面向港澳徵集空間科學任務建議

2016-12-01
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吳季表示,將向包括港澳地區科研機構在內的全國科研機構徵集空間科學任務概念建議(mission concept)。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吳季表示,將向包括港澳地區科研機構在內的全國科研機構徵集空間科學任務概念建議(mission concept)。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近年來,隨著「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等科學衛星的升空,中國空間科學國際影響力實現重大提升。記者1日從中國科學院瞭解到,「十三五」期間中國空間科學研究將繼續發力,預計在2020年前後發射愛因斯坦探針(EP)、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ASO-S)等五顆科學衛星。同時面向包括港澳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內的全國科研機構徵集空間科學任務概念建議(mission concept),入選項目將獲得中科院的資助和支持。

中科院「十三五」空間科學任務日前全面啟動。中科院副院長相裡斌1日在此間表示,根據中科院「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在未來5年中將大力推動「十二五」立項的科學衛星盡快產出科學成果,包括暗物質衛星、實踐十號衛星和量子衛星等,力爭在空間天文、空間物理、微重力科學和空間生命科學、量子通訊等領域獲得重大科學發現與突破。

隨著「悟空號」、「墨子號」等空間科學衛星升空,中國空間科學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在近年來實現重大提升。「中國將科學發現放到了其空間計劃的核心位置,凸顯了中國創新的廣度以及對於創新的承諾」,這是著名科學雜誌《自然(Nature)》對此作出的評價。

2020年前後研製發射五顆科學衛星

「十三五」期間,中國將爭取發射愛因斯坦探針(EP)、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ASO-S)、全球水循環觀測衛星(WCOM)、磁層-電離層/熱層耦合小衛星星座探測計劃(MIT)、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SMILE)五顆科學衛星,力爭在地球空間耦合規律、引力波電磁對應體探測、全球變化與水循環、太陽磁層與爆發活動關係等方面取得原創性成果,實現中國空間科學衛星系列的持續、健康發展。

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吳季1日並透露,將瞄準未來10至15年中國空間科學發展需求,面向全國空間科學相關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及工業部門,徵集空間科學任務概念建議。參與徵集且通過遴選的建議將得到經費資助並在6個月內完成概念研究,並有希望經過進一步遴選,在「十三五」時期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的空間科學背景型號項目或預先研究項目中得到支持。

據瞭解,港澳地區科學家同樣可參與此次空間科學任務的徵集,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對此持歡迎支持的態度。吳季表示,徵集的空間科學任務概念建議須由中國科學家自主原創提出,面向空間科學學科前沿,並有望在基礎科學前沿孕育重大科學突破。中科院旨在通過這一空間科學創新平台,引領空間科學發展,帶動空間技術創新,為中國科學家實現空間科學夢提供可靠的組織保障。

本次徵集活動於即日啟動,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已在其官網(www.nssc.ac.cn)發佈相關要求。據介紹,徵集活動將為期一個月,經過專家遴選後,入選建議將在2017年春節前公佈。

附:「十三五」期間的中國五大科學衛星概況

1.「愛因斯坦探針」(Einstein Probe,簡稱EP)衛星,是一顆面向時域天文學和高能天體物理的小型天文探測衛星,其功能是在軟X射線波段開展最高靈敏度的高能暫現天體巡天。其主要科學目標是發現和研究各種尺度上隱身的沉寂黑洞;探測引力波暴電磁波對應體並精確定位;系統性的深度探測和研究各類X射線暫現天體,快速定位並發佈預警。

2.全球水循環觀測衛星(WCOM),將首次開展全球水循環關鍵要求的多要素、高精度、同時相綜合觀測,預計將揭示全球變化背景下水循環變化特徵。

3.磁層-電離層/熱層耦合小衛星星座探測計劃(MIT),將圍繞地球空間暴的起源與演化和行星大氣演化這兩個重大科學問題,聚焦於電離層氧離子上行,預計將大幅提升對空間暴的認知水平和預報能力。

4.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ASO-S),將同時觀測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研究二者之間的相互關係和形成規律;觀測太陽大氣不同層次對太陽爆發的響應,研究太陽爆發能量的傳輸機制及動力學特徵。

5.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SMILE),將揭示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大尺度結構和基本模式等。SMILE將是地球空間探測新的里程碑,將實現從局部探測到全球性探測的跨越發展。

責任編輯:星空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